针对 2025 年 5 月起实施的 IB 化学内部评估新要求更新。
本指南将带您梳理化学 IA 的每个部分,展示如何自信满足 IB 评分标准,同时保持报告清晰、结构合理且引人入胜。

1. 引言

引言应简洁(约半页至一页),让读者快速了解研究核心。
包含内容
  • 主题概述与相关性:例如,你分析的化学物质是什么?其现实应用场景有哪些?
  • 个人或宏观意义:为何选择该主题?它在全球或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如何?
  • 实验技术简述:提及将使用的实验方法(如滴定法、比色法、pH 测量),并说明其适配研究问题的原因。
    小贴士:聚焦核心,避免过早展开过多背景细节。

2. 研究问题

研究问题需具体、可测量,并明确界定自变量与因变量。
包含内容
  • 以问题形式完整呈现研究问题。
  • 标注变量单位。
  • 描述因变量的测量方法(如使用的仪器 / 手段)。
  • 若自变量无单位(如比较品牌或类别),清晰列出对比组别或标签。
示例格式
通过碘量滴定法测定,菠菜煮沸时间(1–5 分钟)对其维生素 C 含量(mg)的影响程度如何?

3. 背景信息

展示对研究背后化学原理的理解。
包含内容
  • 物质结构与性质:描述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性质(如极性、官能团、稳定性)。
  • 性质与方法的关联:解释这些性质如何使该物质适用于所选实验方法。
  • 试剂信息:说明相关试剂(如滴定中的碘、萃取中的溶剂)及其适用性。
  • 化学方程式:包括配平的反应方程式。
  • 图表:附带标题和来源引用的示意图或曲线图(如麦克斯韦 – 玻尔兹曼分布、阿伦尼乌斯图)。
  • 文内引用:全程标注参考文献。
    提示:确保内容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,避免偏离至通用或无关话题。

4. 变量

清晰定义实验中所有变量。
包含内容
  • 自变量:标注单位,并说明所选范围的合理性(如为何选择 0.1–0.5 M 而非 0.1–2.0 M)。
  • 因变量:包括单位、测量方式及仪器误差。
  • 控制变量表:解释每个变量如何保持恒定及控制的必要性。

5. 设备清单

列出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化学品。
注意事项
  • 标注测量仪器的误差(如天平 ±0.01 g)。
  • 提供所有标准溶液的浓度或 pH 值。
  • 可在此处或方法部分附加装置标注图(可选)。

6. 实验方法

以逻辑清晰、细节详实的方式描述实验室操作步骤。
撰写要点
  • 使用第三人称(避免 “我” 或 “我们”)。
  • 步骤编号清晰,或用祈使句以段落形式呈现。
  • 描述精准至他人可复现实验。
    结尾附加风险评估表
  • 安全隐患(如腐蚀性化学品的处理)
  • 伦理问题(如动物实验,若涉及)
  • 环境考量(如化学品处置)

7. 结果

呈现处理后的数据(非原始数据)。
包含内容
  • 带清晰标题、说明和单位的表格,使用一致有效数字。
  • 单独表格记录定性观察(如颜色变化、气泡产生)。
  • 样本计算:展示每种类型的计算示例(平均值、浓度、摩尔浓度)。
  • 误差传播:提供一个完整计算示例,其余以表格总结。
  • 图表:绘制因变量与自变量关系图,标注完整,酌情添加误差线,线性图需包含 R² 值。
  • 图表解读:简短段落分析趋势(如变化方向、相关性强度)。

8. 结论

总结研究发现,呼应研究问题。
包含内容
  • 重申研究目的。
  • 结合具体数据总结趋势(如 “当温度从 25°C 升至 60°C 时,反应速率从 4.2 cm³/s 翻倍至 8.5 cm³/s”)。
  • 讨论结果对研究问题的回答程度。
  • 评估结果可靠性,反思误差及其对数据可信度的影响。
  • 尽可能与文献值对比并引用。

9. 评价

展现对实验的批判性思考。
包含内容
  • 简短段落阐述研究优势。
  • 弱点表格:对每个不足,说明误差来源、对结果的影响及改进方法。
  • 反思随机误差、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,及未来如何降低。
  • 拓展建议:提出后续实验方向(如测试其他化合物、改变控制变量)。

10. 参考文献

以完整参考文献列表结束 IA。
注意事项
  • 全文使用统一引用格式(如 APA、MLA)。
  • 确保每个文内引用均对应完整参考文献。

最终建议

  • 字数控制:IA 正文不超过 3000 字(表格、图表、计算和参考文献除外)。
  • 语言风格:保持科学性,避免过于随意或叙事化表达。
  • 结构清晰:使用副标题帮助考官快速定位内容。
如需参考高分化学 IA 案例,或获取草稿个性化反馈,请联系我们。我们助你冲刺高分!